產品經理不可或缺的關鍵力之四“創新力”
你上次不同凡想,想到一個自己都很驚艷的創新點子是什麼時候?然後這個點子呢?
很多人認為自己天生沒有像創新者一樣的能力, 那到底是什麼讓創新者能與眾不同?
我們可能以為是「天賦」! 創新及技術管理領域首屈一指,哈佛商學院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 的研究癹現「智力」或許是和基因天賦相關,但是「創造力」不是。
很多的創新者說他們是從他們學習的榜樣中,發現及學習新的做事方式。Clayton 在 “The Innovator’s DNA” 總結了五種簡單的法則,供我們學習創新的方法。
這五種法則是:聯想,疑問,觀察,社交,實驗
1. 聯想
Steve Job 曾說「創意就是把一些東西串連起來」。創新的點子常常發生在各式各樣的經驗交會之處,把不同的產業或知識領域聯想起來,就有可能產生創新的作法。Google 早期收尋引擎的排名方式就是參考學術研究期刊及出版公司對學者的排名方法 - 根據研究文獻被引用的累積次數。
那麼如何產生新的聯想呢?
你可以找一個不相關隨機的事物或概念和你未解決的問題,試一試有什麼可能有趣的聯想。舉例來說,你試著打開一個購物網站,任選一個映入眼簾的產品,想想它會為顧客解決的問題跟你正在思考想解決的問題有沒有什麼相關聯?或者扮演另一家你很喜歡公司的員工,想像如果兩家公司透過合併或夥伴關係,會如何創造出新的價值?
一個線上影音服務,可以在PC Home或博客來上直接方便購買。或是在威秀一起買神力女超人的超級票卡,電影院看完還可以稍後線上再看。
如果線上影音服務公司和Facebook公司密切合作,那又可以為使用者增加什麼新的價值呢?
線上影音公司可以根據使用者每日及每週的心情,加入的社團及有興趣的話題,提供相關的電影推薦,電影金句,精典畫面,演員動態,拍攝地點,增加使用者與朋友家人互動的話題。FB也可以提供使用者私人電影趴的服務(免費或收費),讓使用者開私人線上電影院和家人朋友或特定的社群,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一起看電影聊心得...
2. 疑問
聯想後的新想法,用5W, 2H, 1F,提出疑問,幫助洞察新創意的潛力或真正的問題。
以線上影音與FB 合作的例子:
What FB 線上影音
Who 既有FB 喜歡看電影的使用者有親友群或社群
Why 隨時隨地和親友一起看電影或討論電影心得
Where 任何地點
When 任何時間
How 整合影音播放機制與FB私人影音直播功能,影片版權保護及與供應商合約
How Much 兩方技術支援整合的資源?全球地區影片版權費協議?
IF 假設完全不要管資源限制,那會怎樣?
3. 觀察
透過觀察,了解使用者在這些情境中需要執行的工作。在觀察中不斷提出疑問:
- 使用者是如何找到這個新服務?為什麼需要或会用這個服務(或是不會想用)?
- 這個服務最大的特色是什麼?
- 在使用時,有沒有什麼挫折感或需要協助?為什麼?
- 在訂閲這個服務時,有沒有方法讓流程更容易?而我們的成本可以更低?
- 使用者的一些習慣或作法,會不會有傷害到运個服務的使用或產品的可靠性?
在觀察時,記録這些使用者體驗所帶來的洞察,從中尋找可能改善的靈感及機會。
4. 社交
我們並不希望閉門造車來創造一個新的服務或產品,Clayton 建議拓廣我們人脈的多樣性,多和不同背景專業的人交流,像是參加研討会,訓練課程和創意社群,定期聚會討論趨勢和新見解。
很多科技公司會定期舉辦「創新顛覆日」,讓工程師,產品及行銷團隊自由配対,腦力激盪來產生新點子,用「創意導向」的社交,促進不同的知識交流。FB或 MeetUp 也有許多不同專業領域的社團可以提供線上或線下的交流。
5. 実驗
快速打造原型 (prototyping),然後把原型拿出去試用,讓新產品的設計及創意拿到回饋及改進的最快方法。Gmail 在和Dropbox 產品在早期就先推出試用版,它可以幫助檢驗假設,進行実驗及改進。線上購物龍頭 Amazon 和線上影音公司 Netflix 直到今天還是経常進行各種小実驗,提供給少數或半數的顧客試驗新產品功能或服務,然後和另一半的顧客反應作比較來改進新的產品功能及服務。
人人都可以培養創新者的技巧
學習創新者有系統和方法的聯想,疑問,觀察,社交及実驗法則,即使我們不是蘋果公司的Steve Job,一樣可以為自己的事業,產品或日常生活相關的問題想出創新解決的好點子並且実踐它。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